CompileMind

compile code, compile mind

0%

初次接触Scrum和XP(更加准确的说是“看到”),心里不免有些疑问,软件开发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方式,难道软件开发、软件工程不就是写写代码的事儿吗?直到后来,才明白,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,不会只是一个人的事儿,倘若我们现在(学生时代)还是只有着一种写代码是自己的事儿的态度来看待软件工程这样的“工程”,是低端的,是不全面的。

先来讲一讲“睡前”想法,也许会有所偏离主题,请见谅。初次面对“人月神话”这个标题的时候,就不禁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差距,一种关于国内与国外(西方)计算机软件相关的文化差距。就最近所接触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看,我觉文艺复兴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,是深远的,最近接触到的许多关于计算机、软件程序相关的书籍,尽管还未曾读过,但名字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例如,《人件》、《大教堂与集市》、《黑客与画家》、《人月神话》等等。也许我监视太过于片面,但我还是想说尽管国内程序开发人员、管理人员在技术层面上与国外同行差距并不是很大,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,然而,文化层面却是差了一大截,缺少了灵性,缺少了思维的敢于跳跃。追根溯源,我认为是西方的历史、文艺复兴、文化、哲学给西方的计算机领域注入了太多有意味的,有营养的东西。正如翻开《软件工程》这本厚重的书的第一页,看到序章的第一句话“文艺复兴以降”。

再见,2018

这一年我毕业在6月,离别在7月。似乎每个人都要等到怀念的时候,才会觉得当初的好,就像在毕业之后,我时常怀念起大学的美好时光。要说每一幕都难以忘记似乎太假惺惺,但却依然难以忘记大家的第一次的见面,第一次的聚会,第一次的活动,以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离别。

时至今日,我都还是很怀念小时候与一群玩伴编写剧本、拍摄,那时候的我还有一个远大的“白日梦”——成为一名导演。很可惜,终究是“白日梦”。在完成了一系列的“艰苦”拍摄以后,一个半成品的微电影就出世了:没有字幕,没有主题,昏暗的镜头,富有浓郁特色的四川方言。随后发布到网上,差评如潮:)。

“70后”是理想,“80后”是仗义,那么“90后”是什么?

2019年,最小的“90后”应该已经步入了大学校园,正找寻着自己的理想;最大的“90后”应该有的已经成家立业,担起了另一种角色。或许他们曾失落过、迷茫过,但他们终将一一突破。

前言

当我们进行开发的时候,常常会用到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持久化的操作,有的时候,我们并不想要在进行代码开发的过程中,还去关注数据库的构建,表的构建等等。于是,就有了Code First模式。何为Code First模式呢?它思想就是先定义模型中的类,再通过这些类生成数据库。这种开发模式适合于全新的项目,它使得我们可以以代码为核心进行设计而不是先构造数据库。这样一来,使得我们更加关注代码的开发。在c#中,我们使用EntityFramework来实现Code First场景。

无论采用何种框架来进行Java Web的开发,只要是Web项目必须在WEB-INF下有web.xml,这是java规范。 当然,我们最早接触到Java Web容器通常是tomcat,但这并不意味着web.xml是属于Tomcat的,同样,Servlet本身也不属于Tomcat,它与JSP等是Java Web的基础规范。而Servlet的运行需要有Servlet容器的支持,常见的容器有Tomcat、Jetty、JBoss等。

场景

面对事件处理,我们通常会通过定义某一个通用接口,在该接口中定义方法,然后在框架代码中,调用实现该接口的类实例的方法来实现函数的回调。可能这样来说有些抽象,那我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形来实现这一情形。

昨夜

昨晚我失眠了,因为在自己的机器上装东西,顺便看了小米的纪录片《一团火》。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到关于非产品方面的小米了,也许是太想要看到小米一路走来的路了,看完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。待到后半夜,我内心依然如纪录片一般“一团火”。那一群人,那样的坚定,让我羡慕与感动。

由于前段时间忙于毕设,导致Spring学习的东西忘了很多,所以最近又开始从头看Spring的基础。基础的Bean的装配不再多说了。这一次,主要是深入一点了解Spring配置文件结构搭配对于Bean装配的影响。